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弘扬抗战精神,聚力科技创新——医学部党委组织部举办“大家面对面”第九期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23


编者按:学校2025年寒假战略研讨会指出,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之年,为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文化等领域的新部署,北大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科学谋划改革发展。会议强调要精心建设“引育用留”的人才发展生态,进一步打造人才“强磁场”,发挥好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和医学部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委组织部策划举办“大家面对面”活动,旨在立足“人才之家”,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才思政引领力赋能培训班”系列活动,为北大医学教师人才提供面对面分享教学科研成长感悟和实践学习交流的平台,持续加强思政引领,引导老师们努力成为站在时代前沿、着眼国家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贡献北大医学力量。3月19日,学校部署启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把开展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打响了中国十四年抗战的首战枪声,也开启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结合本年度重点工作以及上级和学校党委的相关要求,本期“大家面对面”组织各学院、医院、教学科研单位中青年教师19人到沈阳开展实践培训,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科技创新年”要求,传承和弘扬攻坚克难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涵养师德师风、医德医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理论层面融入工作实践,切实以作风建设凝心聚力,推动北大医学事业再谱新篇。

4月7日-9日,“大家面对面”第九期“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才思政引领力赋能培训班”在辽宁省委党校举办。医学部党委组织部组织来自学院、医院、实体科研机构以及工会委员代表等19位中青年教师赴沈阳开展培训活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讲话精神,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期活动以辽宁的历史文化和建设发展为背景,通过专题讲授、座谈交流、现场教学、拓展培训等形式,带领北大医学教师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学习抗战精神,凝聚发展共识,提升一线教师人才的思政引领力,为科技创新力插上理想信念之翼。

党校合影

感悟历史和文化,汲取智慧和力量

辽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与悠久历史,在新中国发展建设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辽宁特色的历史与文化”“紧扣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 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等国情教育专题课程,系统梳理了辽宁从“边陲重镇”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沧桑巨变,从红山文化到辽金故地,多元文明在此碰撞融合,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地域品格;“东方鲁尔”的称号背后,是鞍钢宪法精神与产业工人集体主义的时代缩影;新时期“六地”目标的提出,彰显了老工业基地从“负重突围”到“创新领跑”的战略转型;辽沈历史文化和改革振兴之路,生动再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也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出问题思考和当代启示。有学员表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铁饭碗"到市场经济中的"转型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程对医改颇有启示。公立医院改革同样面临着如何既保持公益性又提升效率的双重挑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仅需要精巧的制度设计,更需要一种由工业精神淬炼出的改革品格——既有钢铁般的意志,又有机床般的精密,还有熔炉般的热忱。这种精神底色,将确保中国医改行稳致远;也号召我们从学术出发,上下求索,最终锻造出造福亿万人民的健康保障体系。

国情教育专题讲授

凝心聚力谋发展,携手同心向未来

赴沈当晚,来自各学院、医院、实体科研机构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中青年教师,围绕临床医学、生物材料、基础医药、科研管理、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面对面座谈交流,灵感在智慧交融中迸发,合作在思维碰撞中萌芽。正如赵旻暐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在开班仪式发言时所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在思考自身、专业甚至北大医学的挑战与转型,大家会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不断思考和践行如何在深化教育、医疗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合力推进北大医学迈上新台阶,为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组织部在学员手册中为大家汇编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学习资料,在搭平台促进老师们学术交流的同时,也为大家思想精神“加油”“补钙”。

“大家面对面”座谈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北大医学人更是要从我做起,带头践行“健康是1”是方向也是答案。培训第二天晚上,老师们积极参与到“健康赋能 拓展启新”的活动中,有学员表示,通过团队拓展不仅提升了运动技能,过程中大家已然成为十分熟悉的老朋友,竞技与欢笑筑牢信任纽带,搭建起另一种协作平台,激发老师们进一步“合作共赢”的实践动力。

健康赋能拓展团建

工匠精神砺初心 抗战精神催奋进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开展的现场教学,让老师们深刻感悟到大国工匠精神的代代传承。老机床上的岁月刻痕与新时代“大国重器”模型形成时空对话。1953年生产的C620车床使用日志中,“连续工作47小时完成紧急任务”的记录,与当代科研攻关的“揭榜挂帅”精神遥相呼应,“三班倒、人停机不停”的拼搏精神,是感动更是激励。老师们发自内心感慨到,当脚步丈量中国工业博物馆的钢铁丛林,时光骤然凝固在共和国工业长子铿锵的脉搏里。巨型龙门吊投下的斑驳光影中,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仍在流水线上闪耀,五吨重的钢铸模记录着"东方鲁尔"的荣耀。指尖抚过布满岁月包浆的机床,耳畔仿佛响起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共和国筑基时震耳欲聋的锻打声。这座用钢水浇筑的城市,既承载着新乐遗址篝火映红的文明曙光,又挺起过共和国的工业脊梁。三天浸润式的文化寻根,让沈阳不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注脚。同窗们(学员们)临别时交换的不只是联系方式,更是对这片黑土地重新燃起的文化热忱。

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救国斗争的重要基地,旧址的建筑风格和内部布局都保留了当时的风貌,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老师们感受到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一张张陈列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战时物品和详实的解说,带领老师们穿越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直观感受到侵略战争的残酷和对中国人民的摧残,深刻了解到抗战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切实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将激励北大医学人在更加珍惜现在和平生活的同时,坚定以创新发展助力祖国科技腾飞的信心与决心。

参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大家面对面”系列活动是医学部党委组织部建设“人才之家”的工作载体之一。本期赴沈阳的培训活动,着力提高中青年一线教师人才的思政引领力,加强国情了解、感悟建设发展、学习抗战精神,将历史赋予的使命转化为教书育人、科研攻坚的实际行动,为北大医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医学部党委组织部图/文)